最近身体的样子有点怪:
- 全身乏力;
- 昏昏欲睡;
- 手脚冰凉;
- 起身都费劲。
自8月初的一次中暑开始,我的身体就在持续不断的叠加debuff。
没有咳嗽发烧流鼻滴等任何的异常症状,唯独体力在跳崖式下跌。
以至于到了8月底,别说“手无缚鸡之力”——
——鸡都能反过来缚我。
而直到昨日清晨伴随一阵“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”的猛烈腹痛,我这才在马桶上根据“唯物主义的客观事实”找到了病根儿所在:
“合着我这大半个月犯的都是慢性肠炎??“
煮个稀饭(泡米法+香肠粥)
请假更衣,赶紧找楼下门诊的江湖郎中抓点诺氟沙星;
回家躺倒,已然直不起腰的我决定吃点东西补充体力。
而地球上制作不费体力,吃着又没负担,且无比适合孤寡青年的穷人料理有且只有一个——
——粥。
准备工作
一碗成功的稀饭必须做到口感绵软,米粒“开花”。
而让米粒开花的核心步骤,便是“泡米”或”冻米“(冻米将在后文说明):
-
准备两合大米,洗净后加水侵泡1小时~2小时。
如果愿意,浸泡时还可以点两滴油拌进去。
这期间准备辅料:
- 个人煮饭习惯加玉米碎;
- 顺便切了三根广味香肠
(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)。
开始制作
掏出你的祖传锑锅,大火坐上一锅开水。
- 米与水的体积比例是1:12。
水开之后倒入泡好的大米;
大火再次烧开后,转成小火。
盖上锅盖,并留出一个足够宽的缝隙透气,以免开水扑出。
接着就是等待,并不时搅和搅和。
30分钟左右粥就逐渐成型,45分钟时粥便完全煮好。
此时你可以选择:
- 关火起锅,放凉开吃;
- 或继续小火慢煮15分钟,让粥更加绵软;
- 或加入其他辅料,如皮蛋瘦肉/腊肉香肠,搅拌并大火煮开,再转小火咕嘟10分钟出锅。
由于我加的是广味香肠——
——煮粥期间那叫一个香气四溢,成品品相亦是勾人食欲。
我觉得自己优势很大。
等不急放凉便趁热舀上一碗,这是每一位煮粥选手起锅后独享的精致瞬间。
尝了一口——
——没有预想中的爽口甘甜?
再来一勺——
——反倒是满口的闷人油腻。
没错,满口都是油腻。
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,由于广味香肠比常规咸味腊肠更富油脂。
——其正确食用姿势应该是切碎蒸熟后,撒到煮好的粥上当口味调剂,而不是如腊肉香肠那般直接煮进粥里。
然而”覆肉难收“,香肠已然和米粥水乳交融,难舍难分。
此时此刻,我的心中只剩一个疑问——
“发生在自家厨房的料理失败,究竟算不算‘餐饮浪费’抗旨不尊?”
※当天下午我的伟大母亲把这锅粥端走了,她表示粥没问题,是我的味觉有问题。
再来一锅(冻米法+玉米粥)
虽搞不懂第一锅粥究竟算不算”失败“。
——但那般油腻,我这已然如风中残烛的脆弱肠胃无疑是消受不了的。
还能咋办?
只能再来一锅。
这次为了做得更快,采用了”冻米“大法:
- 不用长时间泡米;
- 只需将米洗净,简单滤掉水份并直接放入冰箱冷藏。
- 冰冻时间视冰箱性能而定,我家半小时米粒就已冻硬。
由于大米在清洗时经历了吸水,又在水份尚未干透时被快速冷冻,米粒会由内至外的发生开裂。
——开裂的大米熟得更快;
——而这些裂纹,还能让米粒开出更漂亮的”米花“。
接下来的煮粥过程和上文一致:
- 按米/水体积比1:12的比例准备一大锅水烧开;
- 直接在滚水里,倒入冰冻状态的大米;
- 再次大火烧开,后转小火上盖慢煮即可。
冻米煮粥只需15分钟就会逐渐粘稠,30分钟~40分钟时已能关火出锅:
由于没放其他辅料,这次我加大了玉米的比例(2合大米+1/4合玉米)。
更多的玉米也让粥体呈现出令人愉悦的淡金黄色。
舀上一勺——
——每一粒大米都开出了漂亮的米花。
来上一口——
——绵软顺滑,入口即化。
——舌尖感受到的是谷物清甜,鼻腔又洋溢着玉米的浓香。
而玉米碎相对更硬的表皮,又让这稀粥多份咀嚼的快乐。
“啊!真香!”
尾巴
何以解忧,唯有稀粥。
回想这一天:
- 7点被腹痛惊醒;
- 9点求医问药;
- 10点回家煮粥;
- 当完美的粥出锅时,已然下午3点。
而现在,我终于得到了身体渴望已久的那碗稀饭:
撒上一小勺白糖,这只瓷碗里装的早已不是米粥。
——而是充满碳水化合物的天堂!
不过再饿也得谨遵医嘱按时吃药。
开饭之前,我掏出药盒查看服用计量。
——一行令人猝不及防的小字却映入眼帘:
本品宜空腹服用。
“……………….WTF???”
谨以此文。
纪念我抱病煮了两大锅粥,最后却因为药物禁忌只吃了4口并喝了个水饱的倒霉一天。